日期:2025-07-26 06:16:16
7月25日清晨,秦岭国家植物园里,由周至县二曲街道莲花池社区与周至县科学技术学会联合组织的“绿茵伴童行”暑期研学活动,在这里拉开序幕。
刚进园区,孩子们就被脚边的落叶吸引。有的蹲在银杏树下捡扇形叶片,有的踮脚够着紫叶李的花瓣,还有人抱着胳膊打量路边的狗尾草——这些平日里常见的植物,此刻成了宝贝。“这片叶子边缘像锯齿!”8岁的乐乐举着一片构树叶跑向同伴,手里的塑料袋已经装了半袋“战利品”。在辅导员的指导下,树叶被拼贴成小鱼,花瓣叠成了蝴蝶,细枝捆成了小篱笆,指尖的触感让“自然”二字有了形状。
午后的树荫下,成了临时“分享会”。孩子们席地而坐,有的举着自己的手工作品讲创作思路,有的指着远处的松树问“它冬天会落叶吗”,阳光透过枝叶洒在他们脸上,笑声混着蝉鸣格外清亮。
展开剩余50%走进科普馆,孩子们的脚步慢了下来。多媒体屏上,秦岭的春天从迎春花绽放开始,夏天的竹林里藏着竹节虫,秋天的枫树林染红山谷,冬天的雪压在松枝上……指尖轻点屏幕,红豆杉的生长周期、金丝猴的饮食习惯便一一呈现。“原来秦岭有这么多我不认识的植物!”10岁的琪琪盯着屏幕,小声记下那些陌生的名字。
返程时,孩子们的塑料袋里除了手工作品,还多了几片新捡的树叶。“我知道了植物也会‘睡觉’,晚上叶子会合上。”“老师说秦岭是‘动植物王国’,我们要好好保护它。”在叽叽喳喳的分享里,藏着一天的收获。
“这场研学虽没有华丽的环节,却让孩子们在触摸落叶、观察草木、解读自然中,悄悄播下了热爱与敬畏的种子。”陪同孩子一起研学的家长徐女士这样说。
文/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甜甜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321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