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7-13 15:07:20
(通讯员 刘婷婷 张哲哲 报道 陈兆龙 摄影)为响应国家大学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号召,关爱乡村儿童成长,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“大手牵小手”硒望恩施・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7月13日开展了一场通信科普课。此次课程旨在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通信科技的魅力,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段奇妙的通信探索之旅。、
课程以生活场景为切入点,志愿者蔡宇轩用一句“大家在校园里喊同学名字,声音是怎么传到对方耳朵里的?”引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。在讲解过程中,蔡宇轩以日常“喊话交流”为起点,逐步抽丝剥茧引出现代通信原理。为了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,他巧妙运用比喻,将信号传输类比成“校园接力传话游戏”,生动诠释了信息传递过程,让孩子们轻松理解通信基础逻辑。
随着讲解的深入,配合精心制作的PPT,一幅通信发展的“时光画卷”徐徐展开。从古代长城烽火传递军情的应急智慧、驿站快马日夜兼程的信息接力,到近代电报“嘀嗒”声里的编码革命,再到现代手机微信跨越山海的即时传输,带领学生梳理了通信技术跨越千年的演进脉络,帮助学生理解了复杂网络的基础逻辑。
展开剩余51%课程尾声的“通信未来猜想”环节中,蔡宇轩鼓励学生畅想“十年后的通信会变成什么样”。孩子们脑洞大开提出用脑电波直接交流,以及憧憬未来能和外星球通信。在奇思妙想的碰撞中,为孩子们埋下了向往科技探索的种子。
谈及这堂课程的感受,蔡宇轩表示:“给孩子们讲专业知识,不只是把复杂的东西讲简单,不只是把复杂的东西讲简单,更是让知识真正走进孩子们心里。我看着他们从一开始有点胆怯,到后来争先恐后地发言,我真切感受到知识传递的力量,也坚定了要用更加生动的方式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他们心里。”
此次通信科普课弥补乡村等地区教育资源的不足,为学生带来课本之外的知识与技能,拓宽视野。接下来,团队计划挖掘更多贴近生活的趣味内容,推出更多系列课程,让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能更好地联动,让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能更好地联动,催生出孩子们对未知探索的无限热忱。
发布于:湖北省配资321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